皮肤接触泥水恐感染类鼻疽,台风后清理环境需防范三大传播途径

健康网 健康生活 2

台风过后,投入清理工作应警惕一种被忽视的疾病——类鼻疽(Melioidosis)。

类鼻疽是一种由「伯克氏假单胞菌」(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)引起的细菌感染,常见于土壤与淡水中,尤其在台湾等亚热带地区,每逢台风或暴雨后,泥水混浊、环境翻动,细菌容易扩散。

三大感染途径:
1. 皮肤接触:伤口接触受污染泥水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。
2. 吸入气胶:清理环境时若未戴口罩,细菌随尘土进入呼吸道,可能引发肺炎。
3. 经口摄入:饮用或食用受污染水源或蔬果,尤其是生食或未煮熟者。

类鼻疽并非一般伤口感染,而是人畜共通的细菌性疾病。临床表现多变,轻则局部蜂窝性组织炎,重则肺炎、败血症,甚至败血性休克。若病情控制不佳,还可能引发骨髓炎、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
高风险族群:
糖尿病患者因伤口愈合能力差、免疫力弱,且末梢神经感知差,易忽略脚部小伤口,是最关键的危险因子。此外,肝肾功能不全、接受化疗者、慢性肺病患者、长期使用类固醇者也属高风险族群。

常在户外工作、接触土壤与积水的农民、建筑工人、救灾人员也应列入关注对象。

预防胜于治疗:
目前无疫苗可预防类鼻疽,也无特效药可事先服用避免感染,因此防护措施至关重要。灾后清理环境时应穿戴防水长靴与手套,有伤口者应包扎并保持干燥,整理环境时务必佩戴口罩,避免吸入气胶。若使用消毒剂,应选择适度稀释的漂白水,并注意眼睛与皮肤防护。

若在台风后清理环境时出现发烧、伤口红肿化脓、呼吸急促、咳嗽有痰等症状,应尽早就医。

标签: 皮肤 泥水 类鼻疽 台风 清理环境 传播途径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